如何配资
近期,张裕发布2025年度一季报,虽营收8.11亿元,同比微增0.01%,但扣非母净利润仍小幅下滑0.82%。
而张裕2024年财报被大家称为“20年最差财报”,其上半年的净利润下跌了39%。
更惨的是,2024年全国葡萄酒企业的利润总额为2.2亿元,创下历史最低,相比2015年而言,利润蒸发了95%。
过去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现在在国产葡萄酒行业这儿,彻底不管用了。
曾经的“东方美酒”,为何连自家的餐桌都守不住?
2015年,全国葡萄酒产量高达142万千升,流水线上每分钟灌装2700瓶酒,酒农们看着订单笑弯了腰。
谁承想,这场狂欢竟是最后的盛宴?
好景不长,到了2024年,产量暴跌92%,全年仅剩11.8万千升。也就是说,全国每天产量连上海三天的消耗量都填不满。
这一巨大的落差,让人不禁感叹市场的无情。
据中酒协的数据,2023年全国葡萄酒企业的总销售收入只有90.9亿元,相比2016年464.54亿元的高点已下降了80%。
更扎心的是,行业利润从2015年的52亿缩水到2023年只剩2.2亿,蒸发整整10个小目标,还抵不过茅台三天的利润。
雪上加霜的是,2023年国产葡萄酒企业的数量减少15家飙升到104家,相比于2017年高峰时的244家减少了57%。
行业萎缩,企业倒闭,酒农无奈,曾经的繁荣景象已不复存在。
现在,张裕成了唯一还在赚钱的葡萄酒企业。
今年4月份,张裕发布了2025年一季报,营收达到了8.11亿元,净利润有1.59亿元。
再往前看,张裕2024年财报被大家称为“20年最差财报”。全年营业收入为32.77亿元,同比下滑25.26%;净利润仅为3.05亿元,同比大跌42.68%。
还有白兰地库存量激增37.17%,葡萄酒库存同步增长1.54%的困境。
曾经的希望,如今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国家在宁夏贺兰山东麓还投资上千亿打造“东方波尔多”,试图为葡萄酒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然而,今年营收就连零头都没有收回。
曾经《河北画报》用四个整版欢呼“东方美酒崛起”的干白,如今在直播间甩卖库存,这背后是ST通葡等6家上市酒企的集体亏损。
更讽刺的是,同一时期白酒行业狂飙突进。
经过短期调整后,凭借品牌升级,2018到2023年,白酒企业的收入从5364亿增长到7563亿元,成功塑造了“高端社交货币”属性。
其中酱香酒用5年走完了国产葡萄酒20年没走通的高端化之路。
当茅台经销商为抢提货权挤破头时,葡萄酒业务员正求着餐厅收下免费试饮品。
这瓶“东方荣耀”,成了压垮渠道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4年3月,中国商务部一纸公告如同惊雷,终止对澳大利亚葡萄酒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与此同时,塞尔维亚也举着零关税的“通行证”进军中国市场。
这两个消息如同在葡萄酒圈投下炸弹,国产葡萄酒的仓库彻底乱了套,其产业也瞬间陷入困境。
更可笑的是,各地客户发了疯似的在酒桌上摆上了进口葡萄酒,只为了那“一丝丝面子”。
奔富的闪电战堪称教科书级,短短8个月便狂卖10亿-12亿元的销售额,活生生吞掉张裕1/4的年营收。
这场“攻城掠地”的商业好戏背后,藏着更残酷的现实。
短短五年间,进口葡萄酒的市占率从2015年的32%狂飙到50%以上。而国产葡萄酒的市场份额则被无情挤压。
价格战的“第一刀”,直接捅穿了国产葡萄酒的底气。
价格倒挂的背后,藏着一场不公平较量。
国产葡萄酒被划为工业品,总税负高达28%。而进口葡萄酒按农产品征税,赋税低于10%。
这一巨大的政策差异,使得国产葡萄酒在价格上毫无优势,最终导致了“瓶子比酒贵、礼盒比酒贵”的荒诞现象。
比如,某宁夏酒庄出厂120元的赤霞珠,零售价高达398元,而智利酒到岸价仅90元……
谁能想得到,国产酒不仅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还在无形中给对手递了刀。
张裕早年的广告到产品包装都使用法国品酒师形象,这反而给进口酒做了“嫁衣”。据调研,超50%消费者都认定“进口酒更地道”。
还有这文化自信的差距,让人不禁反思,我们到底缺失了什么。
当渠道顽疾遇上电商时代,国产葡萄酒的短板彻底暴露。
85%以上国产葡萄酒还在靠业务员扫街推销,张裕“龙谕”尝试中国式市场教育,但投入的年营销费用仅为奔富的1/5。反观进口葡萄酒还玩起了抖音营销。
国产葡萄酒还纠结橡木桶该陈酿几年,进口葡萄酒已经用“零关税+年轻化”撕开了市场。
曾经自建的高端壁垒,如今却成了一个“囚笼”,牢牢困住自己,难以突围。
现在,国产葡萄酒的市场规模已经缩水到不足50亿元了。不仅被果酒、黄酒远远甩在了后面,还失去了中国第二大酒种的地位。
曾经,国产葡萄酒代表着品质和品位,就像一件漂亮的“长衫”。可如今,这成了像孔乙己那样的迂腐枷锁,陷入了自嗨尴尬境地。
不过,正如黎明前的黑暗总是最深沉,绝境往往藏在转机之中。
当某贺兰山酒庄把直播间架在烤羊肉摊前,主播举着赤霞珠高喊“撸串配红酒,越喝越有!”时,评论区瞬间刷屏:“这搭配绝了!”
据蓝裕酒类规划院观察,这种土味实验让单场销量暴涨,抵过传统渠道一个月业绩。
这背后,是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消费者要的从不是酒桌上的仪式感,而是生活里的烟火气。
价格泡沫的幻灭已成定局。国产葡萄酒过度包装成本高达20%,而国际仅8%,学劲牌推25元口粮酒,或许才是破局的真正出路。
怡园酒业的数据似乎印证了这一方向,2024年对香港出口量从2023年的98.5万瓶增加至106.6万瓶,平价策略撬开了生存缝隙,彻底击碎了那“低价等于低质”的傲慢偏见。
场景革命的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用消费新场景,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比如王朝酒业“星空酒吧”的快闪店里,煎饼果子配甜酒引来学生党狂欢;云南酒庄的高酸\"马瑟兰\"遇上傣味鬼鸡,连厨师都拍案叫绝……
当95后、00后等年轻消费者抛弃品牌崇拜,转向品质、个性化消费,这正是葡萄酒绝地反击的黄金窗口。
更关键的突围在于夺回话语权。扔掉西方评分册,自建“中国式分级”勇夺世界级Decanter特等奖。
帕克评分?消费者才是真正的金牌裁判。
互联网时代已模糊了地域品牌的边界,短视频时代没有怀才不遇。若敢用创新营销撕掉那贵族标签,百亿超级单品将在五年内诞生。
我们还得换个新思路,用创新营销去带动消费新潮流。
法国人能用红酒配薯条还年饮35瓶,那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不能蒜泥喝干红?
我们快撕掉那“长衫”,走进烟火人间,那杯酿了40年的东方风味,终将飘出深巷,走进千家万户。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中国参赛酒创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赛史最高纪录》
市值观察《暴跌95%,国产葡萄酒崩了》
蓝裕文化《中国国产葡萄酒已溃败,新葡萄酒已诞生?(上)》
斑马消费《中国葡萄酒2024:艰难自救,再遇强敌》
品牌观察观《大跳水!暴跌39%,收割中产的“国产葡萄酒一哥”,卖不动了?》
作者:心吾
编辑:歌
广升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