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酒业圈,堪称一场“权力交接”的大地震!从白酒巨头到啤酒霸主配资软件,换帅消息此起彼伏,折射出行业在多重压力下的深度调整。
这场席卷全行业的“换帅潮”,究竟释放了哪些信号?新掌门人们又将如何破局?
白酒圈高层震荡,巨头求变,区域承压
6月24日,供销公司迎来“换帅”:曾从钦卸任董事长,薛鹏程走马上任。作为五粮液产品流通的“核心枢纽”,这次变动被视为渠道改革的强烈信号,在终端动销疲软、价格体系承压的当下,新团队或将在控量保价、经销商优化上重拳出击。
紧接着7月1日,洋河股份公告董事长张联东辞职,继6月集团及双沟酒业董事长杨卫国离任后,核心管理层再迎地震。2024年洋河营收、净利润双降超10%,2025年一季度依旧低迷,渠道库存高企、产品老化等问题亟待解决。新掌门能否带领洋河突破品牌年轻化瓶颈,完成全国化深度布局,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7月2日,金种子酒总经理何秀侠离职,宣告华润啤酒“快消打法”在白酒市场的水土不服。尽管何秀侠上任后推进产品线收缩、渠道数字化,但2024年公司营收暴跌37%,净亏损扩大至2.58亿元。在全国名酒下沉、消费分级加剧的当下,区域酒企正面临“前有猛虎、后有追兵”的严峻考验。
啤酒行业集体换届,格局重塑进行时
百威亚太:4月,程衍俊成为首位中国籍CEO,标志着外资酒企本土化再升级;
重庆啤酒:5月完成董事会换届,“嘉士伯系”管理层连任,延续稳定运营;
珠江啤酒:6月,通信业出身的黄文胜接棒,其主导的高端化战略已见成效,2024年中高端产品占比超60%;
华润啤酒:侯孝海卸任,赵春武接棒,能否破解“啤酒+白酒”双轮驱动的增长乏力难题,备受瞩目。
作为行业龙头,华润啤酒2024年酒业板块仅增长3.2%,高端化增速降至8.7%。赵春武这位深耕雪花22年的“实战派”,面临着规模与利润的双重压力。而百威亚太的程衍俊首月即推“国潮限量版”,重庆啤酒力推乌苏进军超高端,本土与外资巨头正展开一场激烈的“高端化突围战”。
换帅背后的三大驱动力
业绩重压之下,酒业变革势在必行。
2024年半年报数据揭示行业深层危机:白酒二线阵营加速分化,酒鬼酒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双降超35%,舍得酒业净利润近乎腰斩;啤酒行业虽整体实现2.1%的微幅增长,但高端化战略遭遇瓶颈,毛利率触及天花板。在此背景下,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头部企业纷纷启动“换帅”程序,试图通过管理层更迭破局重生。
政策与市场环境正经历深度重构。
随着公务消费限制政策的持续深化,高端白酒传统旺季动销疲软已演变为2025年行业新常态;与此同时,以Z世代为代表的新兴消费主力军强势崛起,驱动酒企加速推进产品革新——啤酒低度化、白酒年轻化等创新赛道,正成为行业突围的关键战场。
除了业绩与市场环境驱动,酒业人才结构的年轻化与多元化趋势,也为换帅潮注入新动能。
数据显示,当前酒企新任掌舵者中,“70后”占比已突破60%,五粮液的华涛、茅台的张德芹等核心领导者正值事业黄金期,以充沛精力引领企业发展。传承与变革并行,“酒二代”逐步走向前台,国台酒业闫凯境的接棒便是典型案例;职业经理人市场也呈现高频流动态势,肖卫吾加盟宝丰酒业、王维龙转战金沙酒业,一系列人事变动背后,是酒业存量竞争时代下的人才结构深度洗牌。
从“换帅”到“系统变革”的新周期挑战
头部酒企承压明显,五粮液、洋河等品牌深陷核心产品价格倒挂困局。
以洋河梦之蓝为例,其终端成交价较官方指导价普遍低15%-20%。区域酒企同样面临发展瓶颈,高端化战略虽承载品牌升级愿景,但研发投入大、市场培育周期长,新管理层亟待构建短期业绩增长与长期品牌价值沉淀的动态平衡机制。
高端啤酒市场规模已突破800亿元大关,但增速放缓至5.8%,步入存量竞争深水区。
面对增长瓶颈,百威以“场景化营销+精酿矩阵”构建差异化壁垒,青岛依托“供应链升级+渠道下沉”深耕市场,两大巨头的战略博弈正成为检验酒业管理者创新突围能力的试金石。
在酒业双循环浪潮中,外资巨头加速本土化进程。
百威以国潮IP创新破局,嘉士伯深度孵化乌苏实现区域品牌全国化;本土龙头则反向出海,2024年啤酒出口量同比激增18.7%。在双向奔赴的竞争格局下,如何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成为行业突围的核心命题。
换帅只是开始,系统变革才是关键
从白酒行业的渠道生态重构,到啤酒赛道的高端化战略突围,酒业此轮密集的“换帅潮”,本质上是行业周期迭代下的必然抉择。
当管理层更迭逐渐演变为常态化现象,新任掌舵者能否突破传统的“应急式”治理思维,转而从组织架构革新、数字化转型攻坚、消费者深度运营等底层逻辑切入,实现系统性变革,将成为企业穿越行业周期、构筑长期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酒业的“掌舵者大考”已拉开帷幕,你更看好谁的破局之路?
广升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